1月16日,工信部公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yè)及產品公告》(第304批)。記者發(fā)現(xiàn)在擬辦理變更企業(yè)準入信息清單中,中順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已變更為威馬汽車制造溫州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也由李金忠變更為“SHENHUI”(沈暉)。此外,注冊地址與生產地址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更。
據了解,此次公示至1月21日結束。屆時如果不發(fā)生意外,威馬汽車將通過控股中順汽車的方式,成功獲得汽車生產資質。
中順汽車原為松遼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經過改制重組才成為沈陽中順汽車有限公司。該公司專注于輕型客車、MPV、SUV等車型的研發(fā)與制造工作。不過,威馬汽車對中順的控股方式為100%間接控股。據悉,2017年6月8日,威馬汽車注冊了沈陽思博智能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注冊資為金1000萬元,同年8月9日,中順汽車的原股東寶安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松遼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天寶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紛紛退出,沈陽思博智能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才因此成為其新增股東。
這種間接控股的方式,很容易聯(lián)想到威馬汽車的上一次收購。2017年2月,曙光股份發(fā)布公告表示,曙光股份將持有的大連黃海100%股權轉讓給大連新敏雅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敏雅”)。而新敏雅背后的股東正是威馬汽車,且持有100%股權。
當時,威馬汽車戰(zhàn)略規(guī)劃副總裁陸斌就曾回應道,“收購大連黃海,只是威馬汽車總體布局邁出的一小步,根據威馬汽車未來的產品規(guī)劃,將需要更多的基地和資源。”據了解,彼時威馬汽車已啟動了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的申請,并且也有收購其他車企的打算。
如今看來,收購中順汽車,似乎早已在威馬汽車的規(guī)劃之中。與其他新造車勢力相比,自2015年成立以來,威馬汽車一直表現(xiàn)得很低調,威馬的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EO曾說過:“我們不會去造一輛高檔的電動汽車來樹立品牌,我們造的第一輛車就是量產車。”這種務實的布局方式,似乎與沈暉此前的工作經歷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創(chuàng)辦威馬汽車前,沈暉曾擔任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并主導了吉利對沃爾沃的并購,具備非常豐富的汽車行業(yè)從業(yè)經驗。
不過,自2017年年底,威馬汽車也開始頻繁的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中。一方面是因為威馬汽車采用了一條與其他新造車勢力極為不同的道路,即拒絕采用傳統(tǒng)車企進行代工。目前,威馬的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yè)園已完成所有廠房主體土建建設,沖壓、車身、涂裝、總裝四大工藝車間也已全部封頂,全面進入設備安裝及調試階段,而溫州智能工廠主體也將于近期完工。另一方面是因為,威馬汽車非常受投資方的認可,屢獲投資。據悉,目前威馬汽車已分別獲得了百度、騰訊、紅杉資本、五礦資本等的投資。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威馬汽車的產品已經正式落地,2017年年底,威馬汽車首款純電動SUV EX5正式亮相,有望將于今年年初正式下線,并將在北京車展期間接受預訂。
通過威馬汽車的造車進程可以看出,“生產資質”已并不是新造車勢力不可逾越的門檻,對此,國家新能源汽車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也認為:“國家發(fā)改委一直沒有提生產資質審核重啟的事,可見短期內重啟生產資質審核的希望很小。因此真正想造車的企業(yè)可以學習這種方式。”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事實上,威馬汽車的“買買買”并不僅僅是為了生產資質,威馬汽車也曾明確表示過,造車只是其規(guī)劃中的一環(huán)。按照整個公司的定位和階段目標,首先,威馬汽車將建立智慧工廠,接著則是推出智能新能源汽車,進而打造智慧交通產業(yè)園,而最終目標則是實現(xiàn)真正的智慧出行。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