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已經結束,各大車企都在15年新能源利好政策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回首2015年,企業(yè)更應該關注新能源汽車在快速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深圳五洲龍汽車充電時著火、新能源汽車冬天續(xù)航里程銳減、新能源汽車冬天空調無法使用等問題都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如何完善新能源汽車安全設計、提高用戶使用滿意度,這應該是企業(yè)需要修煉的“內功”。
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的真正示范運營,可以追溯到2009年實施的“十城千輛”工程,從最初的13個試點城市,擴展到現如今的88個試點城市。多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取得了重大的成績,但也存在著太多的問題。有關電池安全、車輛續(xù)航里程短、充電困難、電池熱管理落后等問題,長期困擾著各大車企與終端用戶。
應該說在2014年國家和地方補貼政策未落實前,車企在新能源方面的投入和關注程度明顯是不足的,這也就是為什么政策一旦落地,批量新能源汽車下線并投入市場運營后,隨之而來的是大量且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從09年開始,各大車企就大力投入人力物力進行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探索,并不斷完善和解決自身產品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那么14年下半年政策落地后,投入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就有可能是另外一番天地。
了解汽車研發(fā)生產的人都知道,汽車產品的質量控制重在預防,重在研發(fā)鏈管理,重在IPQP(產品先期策劃和質量控制計劃),車輛投入市場上,再根據市場暴露的問題進行產品改進顯然是不明智的選擇。
在2016年開始之際,各大車企都緊盯地方補貼政策的落地,以便快速搶占市場,擴大自己的營業(yè)收入,這是企業(yè)趨利性的本質導致的,無可厚非,但一個負責任的企業(yè)不僅需要關注政策紅利,還需緊盯內部,及時組織資源去解決前期出現的各類產品問題,從而達到提升自己“內功”的目的。這就好比一個好的將領,在打仗前期,不僅要重視和了解對手的動向,還應抓緊時間鍛煉自己的部隊,這樣才能保證后期打仗時能打大仗、打勝仗。
關于企業(yè)應從那幾方面修煉自己的“內功”,有以下幾點建議:
1、車企應提升整車安全設計。
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中三電最為重要,電池、電機、電控,車企如果想從整車安全設計方面入手,就必須重視三電系統(tǒng)。我認為三電中整車企業(yè)在電控方面最有話語權,車企應加大對電控的投入與研發(fā),從而不斷優(yōu)化汽車控制策略,如上下電策略、充放電管理、制動能量回收管理等,汽車的安全管理還是應該掌握在整車企業(yè)自己手中,而非電池或其他供應商手中,車企只有將電控管理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即使政策因素導致需要更換其他類型電池),不被某一類供應商所綁架。
2、車企應參與動力電池PACK設計與生產。
目前大部分動力電池PACK都是由電池企業(yè)自己設計并負責生產的,因此存在幾個弊端,首先電池企業(yè)的長處在于電池單體,電池PACK有點類似于機械組裝,非電池企業(yè)所長,因而PACK設計質量難以得到保障,電池PACK的實際供貨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其次電池PACK由電池企業(yè)設計就造成了車輛整體設計時去適應電池的局面,顯然不利于整車企業(yè)的車輛設計與質量把控;另外動力電池PACK設計需要充分考慮電池的實際使用,同時還要兼顧電池的熱管理、密封、固定方式等,這顯然不如由車企來負責設計電池PACK更有利。
若車企參與或直接接手電池PACK設計與生產,不僅能根據整車特點來個性化設計PACK外形,還能借助機械設計經驗提高設計質量,同時可兼顧電池熱管理來統(tǒng)籌設計車身與電池PACK的適應。另外從供貨角度來講,2015年動力電池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制于動力電池PACK的產能,組裝是車企的長處,由車企負責生產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電池的供貨現狀。
3、改善新能源車輛續(xù)航里程。
純電動車輛續(xù)航里程的重要度不言而喻,若車輛裝載相同電量的電池,如何提高車輛續(xù)航里程便是提升企業(yè)產品“內功”的一項重要課題,依靠增加電池總裝載電量來提高續(xù)航里程是不明智的,因為那會帶來整車成本的上升,而隨著政府補貼逐年的降低,整車成本上升便會不斷壓縮單車利潤,這顯然是不可取的。
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車的續(xù)航里程與傳統(tǒng)汽車如何降低油耗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雖然在實際措施上略有不同,提高制動能量回收率、降低車輛或電池自重、提高驅動電機電轉化效率、使用設計手段規(guī)避不正確駕駛習慣等,都是可以著手研究的方面,若能在這方面取得突破,相信車企一定能差異化自身產品,提升產品競爭力。
4、統(tǒng)籌考慮優(yōu)化整車熱管理。
2015年夏季高溫,造成電池溫度超過預警值,車輛拋錨無法使用,冬季低溫,造成電池溫度過低,續(xù)航里程縮水,空調也無法使用,種種這些都牽涉到了新能源汽車(注意是指整車的熱管理,而非單指動力電池)的熱管理研究。
電池在夏季如何布置更有利于散熱、電池在冬季如何防護能夠實現保溫、電池在超低溫下如何實現自主加熱、夏季車輛空調能否給電池進行降溫、冬季空調能否為電池進行加熱、電機工作產生的熱量能否代替空調為乘客區(qū)供暖等,這些都需要車企的智慧與思考,更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的投建。如何做好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便如同如何做好傳統(tǒng)車輛發(fā)動機各系統(tǒng)(進排氣系統(tǒng)、冷卻系統(tǒng)、潤滑系統(tǒng)等)的熱管理一樣,任重而道遠。
小結:塞翁失馬,焉知非福。2016年地方補貼政策的空白期,各大車企都進入了等待,迷茫、不安、著急等心態(tài)籠罩在各車企身上,但車企若能抓住這段空白期,加大力度去研究、去解決15年新能源汽車大爆發(fā)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那么等政策落地后,這類車企便搶得了先機。
一個負責任的企業(yè)若想在新能源路線上獲得長足發(fā)展,一味單純依賴政策紅利只能是曇花一現,而在政策紅利逐步退坡的大背景下,不停的修煉自己的“內功”,提升企業(yè)整體技術實力和產品競爭力,才能使企業(yè)在歷史的洪流中立于不敗之地。
也有企業(yè)可能擔心地方政策若長期無法落地呢?君不見克強總理剛剛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進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措施,以結構優(yōu)化推動綠色發(fā)展嗎。
(責任編輯:admin)